产品较终质量取决于载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
“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时间—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的产品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
就肉类食品而言,如果是冷鲜肉,要求运用冷链物流系统保证肉品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烹饪前的整个过程始终处于0 -4 的环境中,中间哪一环节控制不好,都意味着冷链的中断。
如果是冷冻肉,温度则需要控制在-18 至-22 之间:通常肉类食品在-18 以下就能防止氧化;-23 以下的低温可成倍延长冷藏期。
冷链物流可以减缓肉类中酶的分解、减缓氧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使肉类食品能够程度、较长时间保证新鲜,在产品生产较长一段时间后仍保持原样。
冷鲜肉≠冷冻肉
虽然冷鲜肉在销售过程中也处于低温,但它和冷冻肉有着本质的区别。
冷鲜肉是指严格执行检疫、检验制度,对屠宰后的生猪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猪肉温度在24小时内迅速降为0~4℃,并一直保持在0~4℃的低温条件下,经解僵、排酸、成熟等过程后,进行分割加工而制成的冷却猪肉。冷鲜肉质地柔软有弹性,鲜嫩易熟,而且汁液流失少,口感好,营养成分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当你把装袋后的肉品放入真空机腔内,请确保不用封口棒把袋子口拉得太紧。
冷冻肉是在零下18℃以下冻结保存的肉品,虽然食用较安全,但肉质干硬,香味较淡,且冰晶破坏猪肉组织,导致营养成分大量流失。
猪肉
猪肉产业链的运行状况
我国养猪业从2006年开始经过了3轮周期,内外因素并行导致养猪业朝规模化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规模化发展促使价格波动区间收窄自2006年起,生猪规模养殖年出栏数在总出栏数中的占比呈上升态势,从21.81%上升至2016年的45%。相较养殖散户,规模养殖户在资金、管理、技术、成本等方面,以及应对市场中各种风险因素及突发情况时更具优势,也更能从长期角度分配人力物力及安排补栏计划,不会被市场短期波动所影响。因而,规模养殖户的成长对抑制市场“追涨杀跌”现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生猪价格波动区间收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4、将煮沸的花椒盐水盛入容器里,晾凉,将鲜肉放入(让盐水没过肉),2-3天不会变质。